發布:2019-09-05 23:26:55??來源:ynzb.cn ??作者:云南招生網
近日,《關于引導規范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印發。這是國家層面發布的首個全面規范教育App的政策文件,覆蓋各學段教育和各類教育App。
意見由教育部、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署、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等部門聯合印發。
意見指出,教育移動應用提供者呈現的內容應當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符合黨的教育方針,體現素質教育導向,呈現的廣告應當與提供的服務相契合。以未成年人為主要用戶的教育移動應用應當限制使用時長、明確適齡范圍,對內容進行嚴格把關。鼓勵以高校師生為主要用戶的教育移動應用增強優質網絡教育資源供給能力,成為加強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載體。具備論壇、社區、留言等功能的教育移動應用應當建立信息審核制度。面向各教育階段實施培訓的教育移動應用應當對提供服務的主體進行審核、登記,其中:在校外線上培訓機構實施學科類培訓的人員應當取得教師資格證;聘用外籍人員實施培訓的應當審查教學資質、學歷和能力,并嚴格落實國家相關要求。
據介紹,意見印發后,將開展教育App的專項清理。開展教育App專項行動,通過加強統籌管理、促進整合共享、規范信息采集等措施,防止教育App泛濫等問題,杜絕教育App使用中存在的形式主義。
教育APP性暗示內容泛濫
近幾年,教育App快速發展、廣泛應用,對“互聯網+教育”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在9月5日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一些地方和學校出現了應用泛濫、平臺壟斷等現象;一些教育App存在有害信息傳播、廣告叢生等問題,給廣大師生帶來了困擾,增加了學生和家長的負擔。媒體對此多有報道,反映問題較為尖銳,加強教育App治理的呼聲十分強烈。
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副局長楊夢東介紹,在利益趨動下,一些移動互聯網應用傳播色情、低俗信息現象日益突出,非法移動應用程序屢打不絕,甚至專門面向中小學生的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也出現過度娛樂化、低俗、性暗示內容泛濫問題。
學習類App等移動應用程序專項整治行動中,查處了“互動作業”“同學幫”等10余個違法違規平臺,下架了200余款嚴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應用。
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巡視員陳飛燕介紹,一些App放松信息安全管理要求,為了吸引用戶,縱容或主動發布涉黃涉賭和性暗示等信息;為了追求利益,推送網絡游戲廣告、影視網紅明星導流等信息;為了獲取數據資源,違法違規采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嚴重污染青少年學習環境,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還有一些App不履行備案登記等基本義務,不落實網絡實名、日志留存等基本制度和安全技術防護措施,信息網絡安全風險很高。
不得向學生及家長收取任何費用
《意見》共20條,從4個方面提出了工作措施。
第一,明確準入程序,提高供給質量。從供給側出發,對教育App提供者提出明確要求。
一是建立備案制度。根據“國家統一標準、各省分頭實施、企業屬地備案”的原則建立備案機制,為事中事后監管提供支撐。